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的保护与管理

    摘要:处于山西太原境内的崛围山多福寺属于我国几个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多福寺中大雄宝殿的内壁上绘有84幅明代时期的佛传故事壁画,其在我国壁画历史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多得的明朝时期壁画精品。由于文物保护工作在近些年得到了良好发展,社会学术界给予了明代壁画管理以及保护广泛的关注。当前对于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的研究大多是艺术价值方面的研究,并未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管理保护体系。为此,本篇文章便对当前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和它的艺术特点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对壁画损害的原因与保护措施等做了深入分析,希望借此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明代壁画;保护与管理;崛围山多福寺

引言:依照相关文史的记录,我国最早的壁画始于最初的洞穴画,它们一般被绘制于墙面以及石壁等位置,夸张和独特是其最为显著的两个绘画技巧,壁画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的一种绘画形式,目前寺观壁画、石窟壁画以及墓室壁画等是最为常见的绘画形式。为此,本篇文章就对当前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管理与保护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

一、太原崛围山多福寺内明代壁画的阐述和艺术特点

1.基本阐述

现阶段,山西省是我国壁画存有量最多的省份之一,该地区现存的壁画大多将建筑物当成了作画基础,通常运用夸张和独特等绘画技巧开展绘制,然而因为诸多外界因素的限制,因此当地壁画在当前的实际保存状况并不乐观。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多福寺评定成了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大雄宝殿是该寺的主建筑,其东、西以及北三个墙壁上共绘制了84幅壁画,总面积约为90平方米,其中壁画所绘制的内容主要是释迦牟尼佛由诞生至涅槃等佛传故事,其中每一幅佛本行金边图上角出都通过一个较小的长方形线框进行镶嵌,框内含有两行榜题,其中的内容以及画作标题等均一目了然,同时还给予了对应的标注。在太原崛围山多福寺明代壁画中,壁画图案的画法相对线束,整体线条较为流畅,图案着色极为讲究,图形立体感较强,属于明代寺观现存壁画中的精品。

2.艺术特点

(1)造型角度

在多福寺中的壁画大多将人物当作了表现主题,而明朝时期的民间艺人则依仗自身强大的洞察能力以及出神入化的绘画技术来开展对应的艺术创作,借助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进行人物形象的描绘,在壁画当中人物的形象以及造型的还原度极高,不同的人物均有属于自己的形象特征,有着极强的辨识度。

(2)设色角度

工笔重彩是多福寺内壁画创作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局部位置运用了沥粉贴金等效果,整体设色较为艳丽。而在绘制人物的面部时,所使用的铅白与胭脂等色彩晕染适宜,当调配好需要的颜色之后,才开始做上色等处理。按照壁画实际的情况,最大程度的彰显出人物服饰等层次感,借助平涂和渲染等工艺相结合的特殊作画方式,使得壁画在贴近于现实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保证外表美观。

二、导致崛围山多福寺内明代壁画出现损害问题的原因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多福寺内的壁画经历了多个朝代与社会的更迭,而原本精美绝伦、别具匠心的明朝壁画也在外界诸多因素影响之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以及病害,常见的包括起甲、变色、酥碱、脱落以及空鼓等。因为壁画会受到自然或人为等损害,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损害还会逐渐加剧,所以强化壁画保护与管理等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开展壁画的保护工作以前,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壁画损坏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根据损害的具体原来采取对应的防护措施,进而实现高效防护的目标。不同于其它类型的绘画作品,壁画往往需要以建筑物的墙壁为基础进行绘制,而壁画损毁和画壁的质量之间也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倘若画壁出现了老化脱落等问题,那么依附在其上的壁画也将不复存在。而在对壁画损害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大致可将其成因划分成以下几类。

(1)首先是自然因素,外界温度、自然气候变化、空气湿度以及自然灾害等均属于外力自然因素的范畴。

(2)内力因素,内力因素往往指因画壁而引起的损害,常见的包括画壁泥层的构造发生浮起、变形、脱落和裂隙等问题,同时还有颜料颜色发生变化以及褪色等;除此之外,其它造成画壁质量发生损坏的因素也属于内力因素。

(3)最后是人为因素,相较于前者,此类因素导致的损害最易控制,而人为损坏通常指与壁画发生接触,当参观人员参观时其身上携带的诸多微生物会借助触摸等途径对壁画产生一定的威胁,甚至参观人员的呼吸以及烟熏等诸多因素同样也可能会导致壁画出现不同程度损害。

三、保护与管理的措施

在完成山西太原崛围山多福寺内壁画损坏原因的分析工作之后,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壁画残损的实际程度来进行维修保护与管理。在开始壁画维修保护工作之前,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壁画做一次全面且深入的“体检”,仔细检查与分析壁画的受损位置,同时按照检查的具体结果制定出最佳的维修方案。此类科研活动所涉及到的范围偏广,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互相渗透的一项研究。在对检查研究报告与壁画保护方案进行编制时,一定要将保护作为首要目标,将抢救放在第一位,对寺内壁画进行全面严谨化勘察,开展科学且充分的评估研究,坚持完整实验、科学实验的整体性原则,并且于过去已有工作经验为基础,收集与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与此同时开展现状与病害的调查、壁画的绘制工艺以及病害的机理分析、稳定性的研究、环境研究等工作,也给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的标志与后期施工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利保障。当保护方案完成了专业性论证的评估与审核之后,便可以形成一个对崛围山多福寺内壁画系统进行科学且有效保护的修复计划。

1.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及记录

对与多福寺中明代壁画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从中筛选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资料;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深入了解当前多福寺内明代壁画实际的维修状况。总的来说,现阶段资料收集形式较为多样,能够借助大数据的调查、尺寸的测量以及影视资料的收集来开展资料收集等工作。

2.监测壁画当前的存在情况

监测多福寺内壁画存在的现状是进行壁画管理以及保护等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在一幅壁画中位置不同其损害也不尽相同,而对它所使用的保护和管理方式也同样存在一定差别。对壁画现存的状态进行监测实际上即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它当前所在位置、墙面材质目前保存的情况和损害的程度等进行科学监测。由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当前多福寺内壁画保护即管理的形式也应当得到一定优化和创新,通过现代化技术调查与研究寺内壁画的现存情况,可以为后续修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诊断壁画损害出现的原因

就现有的资料而言,导致多福寺内明代以及其它壁画出现损害的原因较多,并且其中绝大多数壁画均出现了一定程度损害。为此,当完成了壁画现存情况监测工作之后,还需要评估崛围山多福寺内壁画现存的状况,此类评估实际上也是对寺内壁画出现病害的具体原因进行的诊断,当前常见的诊断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例如微量化学元素的分析、X荧光分析、光谱分析观测以及紫外线测量。借助上述提到的技术手段,能够对壁画损害原因有一个大致了解,从而给壁画保护及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推动壁画保护与管理工作正常稳定的运行。

4.制定对应的保护方案,开展科学的保护工作

当完成了上述资料的收集与记录、对现存情况的检测和病害成因的分析工作之后,还要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备的壁画管理与保护方案,通常该方案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整旧似旧,壁画原状不会发生改变;

②对修复材料进行科学与严谨化的挑选,尤其是在对化学材料进行挑选时,需要格外注意材料的化学性质;

③倘若需要对壁画形状进行加固,那么原画颜料原样不可被破坏。

目前对于因不同原因导致的损害所采用的保护与修复方法也不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首先,对于壁画中出现的泥层塑粉型病变以及白粉画层龟裂起甲型病变而言,在对二者进行修复时所采用的修复方式大致相同,通常采用注渗回帖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区别即所使用的聚乙烯醇以及聚醋酸乙烯乳液的浓度不同。在应用该修复工艺时,需要先对病害位置做除尘处理,然后通过粘结剂在病害颜料层与地仗之间进行注射渗透处理,倘若地仗出现了粉状脱落和缺失等损害则还需额外进行对应的加固处理。当前在处理起甲、分化等病害时所使用的粘结剂通常是浓度为3%的聚醋酸乙烯乳液和2.5%的聚乙烯醇以3:1的比例进行混合的混合液。同时山西开化寺还尝试采用传统的绘画材料即明胶来修复壁画出现的起甲等病害,该修复方式通常采用浓度为0.2%至1.5%的明胶当作黏结剂,而这对于多福寺中明代壁画的修复工作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当黏结剂完全渗透之后,还需要把白色的柔软织物平铺于已经完成回帖处理的壁画的表面,使用棉质的拓包以及软胶滚等对修复面进行均匀滚压,以此确保内部的空气得以完全排出,从而使壁画表面处于一个相对平整的状态。

其次在对壁画中出现的空鼓以及裂隙等问题进行处理时,往往采用灌浆加固的方式。现阶段主要有两种传统方式可以对空鼓与裂隙问题进行修复,分别是揭取-修复与加固-回帖法与锚固-加固修复法,二者的相同点即都会对壁画产生较为明显的人为干预损坏。而灌浆加固处理可以在不改变壁画原状基础上让明代壁画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复已经成为了多福寺在未来壁画保护与管理工作中最佳的选择。在应用灌浆加固处理法时一定要给予灌浆材料挑选、灌浆工艺和壁画支顶等环节高度重视。在对灌浆材料进行挑选时一定要以壁画的制作材料为依据,同时还要结合空鼓病害出现的原因,最终在经过了多次现场试验之后完成科学选择以及配比。

除此之外,在对出现酥碱病害的壁画进行修复时,要先对病害程度做深入分析,挑选最佳比例的材料开展修复工作,在地仗层出现酥碱病害的位置注射渗透,借此提高地仗层内部内聚力的强度,并对导致壁画酥碱易溶于可溶盐等做脱盐处理,最终实现修复等效果。

5.对壁画进行长期监测以及定期维护保养

想要让多福寺内的明代壁画处于一个较为理想化的保护与管理状态,那么有关管理单位与管理人员就需要构建一个相对完备的长期监测的体系,同时做好日常的养护等工作。在对多福寺内明代壁画进行保护时所采用的通常是在其原址处开展保护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并不会对壁画原样产生影响,可以实现“做旧似旧以及最大化兼容”等目标与原则。最后,管理人员还要对壁画养护工作进行书面记录以及影像记录,倘若发现它出现了损害问题,要立即展开对应的分析、修复以及保护等工作,以此保证它能够维持原貌而不发生改变。除此之外,文保人员还应当按照壁画具体的情况,挑选最佳的保护和管理方式,利用现代化技术,有效提高壁画保护以及管理的效率。因为壁画损害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所以需要针对其实际情况,来采用对应的修复方式,同时按照它损害的原因,构建一套完备的保护方案,以此保证壁画得到进一步损害。总体而言,在多福寺内明代壁画管理和保护的过程中,长期监测与保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保护与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它得到有效落实。

结束语:

壁画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极为珍贵的文化宝藏与精神财富,而处于太原崛围山多福寺内的84幅明朝时期的壁画,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不管是对哪类文物进行保护与管理,都一定要对文物保护的准则和内涵等进行深入理解与掌握,依据文物修复准则,最大程度的维持文物原有的面貌。目前想要对多福寺内的明代壁画进行有效保护与管理,就要对其中病害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将保护壁画的价值当作核心,逐渐探索与优化当前各种类型的保护方案。按照文物损坏的具体情况,开展修复和保护工作,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高度负责以及正确的工作观念,创建一个相对健全的预防性保护计划与制度,最终让多福寺内明代壁画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实现长久保存等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玮.山西古代壁画的数字化修复与保护研究——以阳曲县寺庙壁画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0(16):169-170.

[2].繁峙公主寺明代壁画[J].文史月刊,2018(08):81.

[3]张园. 浅析太原多福寺明代佛传壁画特征[D].山西师范大学,2017.

[4]李鸣.关于太原多福寺明代壁画绘画风格的商榷[J].吕梁学院学报,2013,3(04):11-14.


2021-01-14 09:11:32